第752章 搞它(1 / 2)

(由于这段剧情牵扯到敏感词或禁段条例,容易被封。昨天就因为很大的段落进小黑屋了,今天不知道会有啥情况,如果没出现章节,可能又进去了,请稍后看。)

窜天猴绕了个大圈又回来了。

U鸟的飞行员就看着这玩意陪着他们伴飞十几秒,又蹿到前门,留给他们的只是长长的尾焰。

艾伦还不忘调整相机,给这玩意拍个照。

窜天猴会拐弯不稀奇,不管是红外制导还是反辐射制导,都是奔着目标去的。

打击的目标释放干扰或许能躲避攻击,万一躲过了,窜天猴会重新跟踪目标源。

但像这种伴飞,还真第一次遇见。

人家不打击你,就陪着你玩,让你知道有种东西能要你命。

都知道你U鸟的优势是高度和速度。一般的窜天猴弄不下你来。

但把弹—道稍微改一下,看你还敢不敢作死。

很多时候,人们都有一种固定思维,什么型号的窜天猴对什么样的目标,就说弹—道这玩意,那是打击固定目标或稍微大点的移动目标。

打飞机不是不能打,也是讲究战术性。这年代通常的做法是在战斗部位更换集束,在某个空域引爆。这样一来不光破坏面积大,飞机规避动作都使不出来。

凯泽和艾伦看着雷达屏上的小点消失,总算松一口气,但被扫的警报还在响着,他们再次提心吊胆的关注雷达。

万一这次来个真的怎么办?

U鸟这时候特被动,在超音速下,他们不敢做规避动作。一个急转弯或拉升动作,容易让机体分解。

2马赫情况下,做点动作容易出现大过载。飞行员就算穿着宇航服,带抗压的那种也不行。

按照飞机通常的设计,一般承受极限在9G重力,而U鸟的特殊性,可能会超过9G。

当然,飞机能承受9个G的过载,飞行员也会跟着一起承受,往往训练的时候,也会有过载训练。

这都是暂时性,不会长时间过载。

极限过载也就短暂的9G,这个G就是一个重力,比如说你150斤重,当2G的时候身上的重力就有300斤。

当飞机在做转弯、拉升、俯冲、倒飞等机动动作时由于受到发动机推力,空气阻力,都会产生过载。没经过训练的一般人能承受2~3个G,而专业的战斗机飞行员能承受5—7个g,极限也就在9个G。

过载9G不是说在飞行员身上压上体重9倍的物体,可以简单理解为飞行员过载9G的时候的体重是原来体重的9倍。

过载对身体的影响最大的不是感官上的体重增加,主要是身体血液在超重或者失重状态下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和惯性向身体的两端集中。

会导致头部血液供应不足或者头部充血,就像咱们平时乘电梯的时候,在电梯从静止到下降或者上升的过程中的加速阶段,也可以轻微感觉到失重或者超重的感觉。

U鸟目前在2马赫下只能平飞。啥动作都不能做,但凡要做点啥,都会超过十几G的过载,这和自杀没啥区别。

调动卫星需要点时间,亚太总部生怕他的U鸟落地,于是启动备案。

“通知棒空基地,出动幽灵117。”事态紧急,U鸟不能出现问题,就算出现了,也要在第一时间毁掉。于是,值班长官下达命令。

说来也巧,代号幽灵的家伙,从他们本土飞来要做全球巡航训练。

刚到亚太这边不久,飞机有点小毛病,落下来检修一下。

这不修好了,还没起飞呢?就遇到紧急命令。

这边刚起飞,亚太总部接到危险解除的警报。既然幽灵过去了,那就护航回来。

从棒空基地过去也就五六百公里,护航完全没啥问题。同时亚太总部命令棒基地,打开全功率雷达,给U鸟和幽灵提供帮助。

同时根据U鸟传回来的波束,进行分析。

发现辐射波源来自空中,不用说也知道是什么。

于是幽灵有了新任务,而护航的活交给其他航空小队。

你们能用弹-道窜天猴吓唬我们,就不许我们的幽灵吓唬你们?

幽灵117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身,平时雷达看不到,就算看到也不会认为是个大家伙,而是什么鸟类东西。

但是他们忘记,渤海湾那一块就相当咱们的后花园。

鲁东半岛也有海基,平时也就用一些老旧船搞搞训练啥的。

天眼指挥不是说了吗?今晚是演习也是实战,海陆空协同演习,加上有目标来闯关,平时找不到靶子,就拿对手来检验一下咱们的成果。

当那架幽灵飞出棒基地200公里时,有一艘70年代的小舰,正全功率开启雷达做前沿预警,生怕那边几个基地出现大批机群。

就这么对天空扫的时候,雷达波点出现一个小点。

负责雷达的没注意很小的目标点,但有天眼后升级了很多系统,那就是共享。

小护卫雷达发现的这个点,也就共享到天眼系统上。

技术高的雷达员也在天眼上,仔细看了一下数据,产生怀疑,夜晚没啥鸟飞的,首先要知道这个点的速度,于是动用大型X段雷达扫,没啥发现。

突然想到老旧的舰艇上都是毫米波段的雷达,这玩意在四十年就研发出来,优点高分辨力,高精度,天线小口径等,缺点就很多了,最大的缺点就是功率大而效率低。

但要是被这东西扫上,他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不管是精度还是高分辨,说句夸张的话,一只苍蝇都能扫出轮廓来。

因为毫米波雷达,工作波长约为8毫米。

隐形飞机的出现,不是说发现不了,而是大部分国家都不再使用毫米波雷达,因为这东西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在发展上一度受到了限制。

这些技术上的限制,有的是工作频率,功率过大和工作效率小,硬件上的接收机混频器和传输线会因功率过大而损坏。

七十年代有过一次提升,但也就提升而已。

天眼小兵发现这一不寻常的小点,就上报给李指挥。

“X波段没发现,这个小点是哪儿发现的?”

“海面,郑和训练舰。”

“上面的雷达……”

“毫米波雷达!”两人相互看一眼后,同时说出口。

指望训练舰上的雷达全力去扫,能给你扫出个点来就不错了,毕竟功率有限,还老旧。

于是李指挥当即给鲁东预警雷达下达指令,全面开启大功率米波雷达阵,把那个点扫出来。

毫米波雷达一般不会开启,功率大,耗电也大,还影响硬件的寿命,加上世界上逐步淘汰这种雷达,咱们也就平时训练的时候用用。

现在命令启动,好一阵折腾。

十几分钟值班组的人已经开启,对着天眼发过来的目标区域开始狂扫。

由于米波雷达阵地没赶上共享升级,只能把发现的目标通过语述来说明。

“轮廓是一架飞机,高度一万三千米,速度,0.9马赫!距离你部还有460公里。”

李指挥听到这儿,脸都有点变了。

当然通过扩音器,邢宝华也隐隐约约听到点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