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后这事就是从市交通局抓了一名副局长便作了结,并没有牵出什么大人物来,按说这是省直接负责的项目,不可能没有背后的大人物。
之所以说渠道非正常,是因为这封举报信没有走流程,而是由侯正德悄悄送给他的。侯正德作为一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所有需要呈报给李浩然的文件,都要在他这里处理一次,然后再送给谢国华。谢国华看过之后,决定是呈给李浩然还是退还一处。这就是流程。侯正德通过非正常渠道处理这封信,本身就说明很不正常。
郝建向李浩然递呈待处理文件的时候,特别提到了这封信。李浩然听说后,几乎没有任何思考,立即作出了反应,说,信在哪里?你给我。
李浩然拿过这封信,并没有立即看,而是转过头看郝建。
郝建明白李浩然的意思。这封信并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而且,按照规定,所有递呈李浩然的文件,前面都应该有一个文件处理签,上面对于谁签收的文件,什么时候签收,经历了哪些部门,哪些领导看过,均有记录。可这封举报信,并没有附上处理签,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走程序。
侯正德告诉郝建的是,这份文件,春节后就收到了。当时,一处是走了程序的,送到秘书长那里之后,再没有下文,到底卡在了哪个环节,谁都不清楚。郝建明白侯正德的意思,他之所以几个月后,再一次将这份文件拿出来,说明他相信,文件并没有传到李浩然的手里,最有可能卡住的是两个人,一是秘书长谢国华,一是当时的秘书杨小鹏。郝建判断,杨小鹏不敢如此大胆,一定是谢国华将这份文件卡住了。
谢国华之所以这样做,有两大原因,一是尹越是陈敬文的亲信,和他属于同一条线。二是他认为自己对办公厅的控制很紧,这事根本不可能引起麻烦。退一步说,就算引起麻烦,他也可以借口说,这是一封匿名信,他按一般匿名信处理了。侯正德为什么在几个月后将这封信悄悄地塞给了自己?这件事背后的信息非常之多。比如说,侯正德已经认清了形势,正在向李浩然和郝建靠拢,此举甚至可以认为他在向郝建暗送秋波。还有,办公厅内部的权力控制正在松动,李浩然的威信在悄然增长。
拿到这封信,郝建立即知道,这是自己报仇的好机会。但是,他不能将矛头直接指向谢国华,任何形式的越级,都显示了越级者的无矩和无理,除非他能将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否则,他宁愿不做。
李浩然大概见郝建一会儿没说话,便又看了看文件的最后一页,说,这封举报信的落款日期是二月五号,为什么现在才收到?
郝建说,我了解过,这封信的原件,一处在二月底已经收到了,是直接寄给你的。一处按规矩走了程序,但不知卡在了哪个环节。
李浩然挥了挥举报信,问,那你又是怎么得到的?
郝建不能说是侯正德给他的。侯正德这样做,也属于无矩无理,这种无矩无理,不仅体现在他越级递呈,也体现在他私自复印有关文件。此事如果在李浩然心目中留下不好印象,他可能永远再没有机会了。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侯正德此举,是在向郝建示好,或者说,侯正德完成了自己的一次排队。对于这样的人,郝建自然要保护。
郝建说,有人塞到我的办公桌抽屉里的。
李浩然没有说出郝建期望的任何话,甚至没有任何表情。他开始阅读这份文件,然后对郝建说,你问一下春和同志,看他有时间没有,如果有时间,叫他过来一趟。
夏春和来后,郝建便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整理相关文件,心里却在琢磨这件事,如同吸吮一块骨头,越吮越觉得有味。
就他所知,各位领导几乎每天都收到各类匿名举报信,大多数这类信件,甚至根本就无法到达领导同志手中,那是因为这类信实在太多了,每一个举报人,同一宗举报,一定发给了每一位领导,领导们如果逢信必读逢信必复的话,大概一半以上的时间,会陷入处理这类举报之中。所以,几乎所有部门,处理这类信件,都遵循同样的原则,只有极少数符合原则的举报信,才会送达领导人手中。而领导人对于这类举报,多半看过也就看过了,并没有下文。
郝建相信,这封举报信,肯定不止送给了李浩然,包括陈敬文、蒲家志、夏春和、彭清源甚至罗先晖以及谢国华等人,均都收到了。可是,没有任何人提及此事。至于李浩然的处理,同样意味深长。他并不是把夏春和以及梅尚玲一起叫过来,只是叫了夏春和一人。夏春和是纪委书记,主要抓的是宏观,并不具体抓案子。如果李浩然同时将夏春和以及梅尚玲一起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那就意味着,这件案子要立案调查。现在只叫了夏春和一个人,是查还是不查?仅仅只是征求夏春和的意见,还是准备低调处理?
对此,郝建的心中有一堆疑问,却又无法很快获得答案。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