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提过我妈妈吗?”小成转移话题道。
女孩一愣,她只是听说小成的母亲和人跑了,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不过每学期的家长会都是奶奶来给开的。
“我家出事那年,我爸入狱后不久,我妈就走了,什么都没和我说就走了。我只记得她走之前的那一天带我去饭店吃了一顿好的,给我点了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和菠萝咕咾肉,之后好久,我都没再吃过”
杨柳珊握着小成的手,感觉小成的手心冰凉。
“那时候我刚十岁,十岁的孩子想妈妈啊,我问我奶,我妈呢?我奶奶说妈妈她去了很远的地方,我几次想离家出走去找她,可是不知道去哪里找”
“你的事情,我略微知道一些。”女孩道。
现在,不知不觉中,安慰者和被安慰者互换了一个位置。
“我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了,晚上我偷偷跑出来,就躺在这条房脊上,看着星星,自己一个人哭,眼泪会顺着房顶上的瓦往下流,可是没等流到下面就干了。然后我就想使劲哭,要让眼泪从房顶上落下去,可是一使劲反而哭不出来了,哭不出来,于是擦擦眼泪,回去睡觉。”
十来岁孩子的世界很简单。
“就在我爸的案子开庭的那天,我妈回来了,你遇到的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我妈还是我妈吗?”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那得看母亲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说生身之母,只是生物学上的母亲的话,只要她把我生出来,那么永远都是,不过”小成说到这停了下来,“如果,母亲的含义是书上所说,那个关心你胜过关心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爱你的那个人,或许,她就不是了。”
“从十岁到十五岁,提到母爱这个词,我最先想到的,会是我奶奶。”
“珊珊,你现在有答案了吗?妈妈还是不是妈妈,这个问题的答案要问你自己,看你自己对母亲这个词的定义是什么。”
或许,她不是生物概念上的母亲,但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你,爱你胜过爱她自己,不愿你受一点委屈,哪怕自己受再多的苦,也要把最好的给你那她就是母亲。
“其实在伦理学上有过这样的观点:叫做父母于子女无恩论,大意是说父母结合生下孩子是情动所致,并非孩子本意要来到这个世界,所以生育并不能算是恩情。最初这个观点好像是东汉名士孔融提出来的,近代的著名学者、大师胡适也比较赞同,他在我的儿子中写道: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为人父母,不应居功挟恩,大致是这个意思吧。”
杨柳珊并没有听说过无恩论,所以瞪大了眼睛。
“以前我和我爸吵架,他拍着胸脯和我说:老子生了你,如何如何,我一句话就给顶了回去谁愿意来了?那时候你是知道的,我是真的不愿意他们把我生出来。”
那是小成生不如死的两年。
“不过,我并不完全赞同这个无恩论,父母生我,是他们想要一个孩子,并不算恩情,养育我,教育我,是他们为父母者的基本责任,也不能算恩情,但是,我认为父母于子女是有恩的,这恩情就在于他们给予的爱永远是超过责任的限度,哪怕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孩子超出责任的那部分爱,就是父母的恩情。”
感谢各位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