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文化差异(1 / 2)

重回80当大佬 浙东匹夫 2675 字 2018-11-04

不得不承认,当顾骜多了30几年的见识、后世看到的种种解密材料,与他三年多的外交学院学历一结合、系统性的升华之后。

在很多刁钻的领域,他已经有不亚于顶级老奸巨猾政客的阴损奸毒。

至少在他有研究过的事件上,表现得像是如此。

余者碌碌之辈,自然不是对手。而有心上进之士,自然会更加寻机跟他套近乎。

陆光复扯着顾骜,一直离开了教学楼上,外交专业——我是大陆外交学院的,一所外交部专属的专门学校。”

陆光复当然没听说过外交学院这种靠行政权撑起来的学校,想了想后,才恍然大悟:“哦,那就是跟我们的乔治敦大学差不多了?属于专门学校?”

“可以这么理解。”顾骜也找不到更恰当的比喻。

乔治敦大学,在世界上并没多大名气,在美国国内也比常青藤八盟校弱一级,常年只能勉强排进美国前20名的大学。

不过这所学校的区位和历史,就注定了它在特定领域很强——该校建立于1789年,也就是华盛顿当选总统、美国正式开国那一年。而学校的选址,也正是在首都哥伦比亚特区。

(注:美国首都选定后的前10年,只能叫哥伦比亚特区。要到建国10年后的1799年,华盛顿逝世后,为了纪念华盛顿,)

从乔治敦大学建立之后,这里就约定俗成有了一项使命:让退任后的国务大臣发挥余热。

国务大臣也就是后来的国务卿,其实是同一个词,国内翻译不同,是因为美国早期的国务卿其实要辅佐总统干很多事情,当时只有一个“部”。

后来才慢慢分出越来越多的“部”,国务大臣的职权一块块被分出去,最后只剩一个相当于其他国家外交部长的职权,汉语里也普遍习惯把其他职权分完后的那个角色,翻译成“国务卿”。

这项历史200年来都没变过,比如三年前卸任的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如今就暂时回到乔治敦大学去教书了。如今正准备冲击下一届国务卿的布热津斯基,在冲击失败后,历史上也去了乔治敦教书。(因为他失败了,哥大看不起他,没让他回去教书。而乔治敦约定俗成是要为找不到出路的国务卿兜底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