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掌柜和孟掌柜果然没有食言,在大陈海商贸易中心开业的第一天,他们的铺子也跟着一块开业了。
此时这两人的生意在黄门屿已经是巨头,有他们的加入,其他小货栈都闻声而动,纷纷要求搬过来,倒是年后一下让黄门屿冷清了不少。
红灯绿酒,纸醉金迷。
一个的地方的繁荣兴盛,自然少不了女人。
周作海兄弟好样的,此前在邳山就将青楼做的有声有色,到了大陈岛,他带着原班人马将那小青楼搬到了上大陈,取名为烟雨阁。
光听名字就高大上。
原来的那几个老女人自然是不够用了,除了让她们四处取招揽一些姐妹外,还将几个脑子灵光的女子提拔一下,专门用来训练新人。
甚至花重金从陆上聘取一些舞蹈、乐器师过来,专门调教一些苗子,这些人,自然不会让他们接客,唐学志以后有大用。
自从鱼鹰令发布后,在台州一带的海商团伙,无论大小纷纷前来拜见,有些人为了多争取一些令旗,早早就来到了海贸中心,倒是让陈公赞的忙的不亦乐乎。
按照大旗四十两、小旗二十两的原则,十天的时间一共发下去,大旗四十面,小旗五十面,这样算下来,鱼鹰每个月光令旗进账就有两千六百多两,除掉百分之二十分给其他帮伙,还是稳赚近两千两。
当然,分给他们多少,还都是唐学志说了算,这账目.....
如果等海贸中心发展到一定程度,唐学志相信,光这两项就够养活鱼鹰数千口了。
对于刘大炮等帮伙,为了防止他们越线,唐学志还给他们都划定了巡视范围,只要在规定范围之内,他们逮到了有不挂令旗的船,或者令旗已经过了有效期,那他们就发财了。
这倒是让鱼鹰的人省事了,不过刘大炮和其他帮伙,就像一只鼻子灵敏的野犬,四处突击侦查,昼伏夜出,让那些对令旗有想法的海商们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光是每月分下来的这近百两银子,已经够养活他们几十口子人了,针对唐学志对这些人的船只统计,也就是说他们再扩充船,也分不到银子了,这也算间接的控制了这些人的发展。
海贸中心在上大陈岛开启,鱼鹰老巢边上生活一条街也紧锣密鼓的开业了,这条街比起在邳山时倒是大了不少,商铺也更多了些,主要顾客乃是鱼鹰家眷和营中士兵。
此时,下大陈岛,除了近千名队员外,还有家眷、工匠、杂役近千人,却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实就是减轻鱼鹰自己的负担。
鱼鹰和张虎一战后,周边海盗似乎还消停了许多,就连杨六和郑家好像也没有什么动静。
不过,自从郭大牛走后,唐学志愈发感到,鱼鹰的新船应该要提上日程了,经过前两次跟苍狼和鱼船帮的交锋,唐学志一直感觉,海上通讯是个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