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孙策的真正实力(1 / 2)

十月中旬,柴桑城内。

自从八天前周瑜开始调兵遣将以后,柴桑城内的兵力已经变得相对空虚,只有些守城的农兵为主,适合大范围调度、机动作战的主力,全部在往夏口的方向集结。

不过周瑜本人还是留在柴桑城内继续坐镇,一来是作战的任务还未正式下达,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要不要打。二来么因为后方来的部队源源不断经过,柴桑这边也需要人居中调度。

结果,就在十月十三这天,周瑜居然等到了下游而来的一队规模庞大的战船,当先的是一群高速狭长的艨艟斗舰,后面还远远排了行动迟缓的大型楼船。

这些部队也不都是从丹阳方向来的,更多是从庐江前线撤下来的,尤其是那些巨型的楼船,一看就知道从丹阳赶来根本来不及。

周瑜心神不定,隐隐有些预感,亲自坐船去江面上巡视迎接,果不其然,他居然看到了孙策亲自前来。

周瑜立刻过船问候行礼、通报前线情况:

“主公,没想到居然惊动您亲来柴桑……我等还未彻底下定决心届时接应蔡瑁呢,您轻离建业,后方可如何安排是好?”

孙策意气风发地站在一艘两千多人的最大号楼船艏楼上,手扶女墙垛堞,任由高处的江风把斗篷吹得猎猎作响。另一只手拉过周瑜,搭在自己扶垛的手上拍了两下:

“公瑾,你我兄弟,何必多礼。实不相瞒,你的急报送到丹阳的时候,我本就不在建业城内。决定出兵之后,我也深知机会难得。真要能得手的话,靠丹阳和吴郡、会稽的兵马徐徐调动而来,肯定不及。

所以就亲自到庐江前线督促部队到此为止、收兵准备新战。至于建业城内,我让仲谋帮我留守了。”

孙策这番话里,流露出一些信息,对于之前没有了解过关东诸侯之间战事的看官来说,或许会有点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在跟刘备交恶之前,孙策军的主力会部署在庐江郡前线呢?为什么作为孙策治所的建业,以及腹心之地的吴郡、会稽反而兵力部署更少?

这就涉及到一个已经被大多数人快遗忘的存在了:淮南袁术。

袁术还没死呢,今年上半年各大诸侯对袁术的战争,只是在三四个月内就快速消灭掉了袁术西半部分的领土。当时袁术要面对天下所有诸侯的夹攻,才溃败得那么快。

可是一旦进入下半年,袁术龟缩断臂,不再跟袁绍和刘备直接接壤。加上袁绍和刘备在抢夺袁术遗产中政治意义最大的雒阳地区时正式爆发战事撕毁盟约,从此刘备和袁绍都把对方当成了头号大敌。

于是袁术受到的压力,也就减小到了仅仅只被曹操和孙策夹攻的程度。袁术最后的东部四郡疆土,丢失的速度比上半年要慢得多,曹操几个月才能啃下一个郡,随着进入十月中旬,北线的曹操终于彻底光复谯郡,兵锋直指袁术最后定都的淮南郡。

不过,可别忘了,淮南郡不仅跟曹操的领土接壤,也跟孙策的领土接壤。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因为袁术在东部领土的兵力还比较多,不喜欢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孙策也不想帮其他诸侯扛伤害,所以形同于“静坐的战争”,只亮明旗号讨袁但不出大力。

孙策很清楚,自己想要从庐江郡往北夺取一整个郡级别的疆土,那就只有把袁术定都的淮南郡全部拿下了。一上来就打对方的首都,肯定会仇恨太大,吃力不讨好。

所以孙策只是挑软柿子捏,稍微拿了点寿春更上游、大别山区、淮河南岸的土地,诸如安丰、弋阳等地,跟袁绍控制的汝南郡隔淮河相望。这些地方除了淮河南岸狭长地带灌溉充分人口稠密,其他靠近大别山区的也不值钱。

同时对于淮南郡的土地,孙策一直等曹操猛攻谯郡、把袁术的主力吸引到北面之后,他才从庐江出兵沿濡须水攻打,先拿下了合肥,并控制了巢湖和芍陂两大湖泊水域、控制交通要道。

最后基本上是只剩下了一座寿春坚城,也就是袁术最后的首都,和都城里的几万士兵,留给曹操去啃最后的硬骨头。孙策只是摆出一些水军,坐船巡航,在芍陂湖面上堵截寿春守军往南突围进犯的道路。

而对于寿春城最终能坚守多久,孙策也不愧是知兵之人,他的判断居然跟刘备、李素差不多,都认为寒冬腊月攻城方非常不利,而且城内粮草物资还很充足,所以曹操这个冬天是攻不下寿春坚城了。

袁术的阳寿,应该还能活到明年春耕之后、曹操趁着农闲组织最后的总攻。如此算来,袁术竟然挺有希望活过他登基称帝一周年的日子。最不乐观的情况,至少也能做十一个月伪帝。

周瑜通报的蔡瑁可能来投的消息,就是在这么一个节骨眼上送到孙策手头的,这才有了孙策刚好大军主力在庐江前线,可以快速沿着芍陂-合肥-濡须撤回长江转向柴桑的机动可能。

……

孙策亲自赶到柴桑之后,准备跟周瑜叙谈战策形势一夜,然后就打发周瑜前往夏口、到第一线坐镇。柴桑这个后方二线出发基地,有孙策亲自坐镇就可以了。

因为他们二人也是许久未见,当夜少不了推心置腹对饮,盘点估算一下己方与假想敌的兵力优劣势对比,也好为最终打不打下个决心。

对于己方的战力和国土潜力,孙策当然是很清楚的,这不用周瑜告诉他,他只是对敌情还不是非常掌握。

东吴军这个冬天能用于对外作战的机动部队总兵力,大约在十万人,其中汉族士兵七万,山越兵三万(包括丹阳兵也是山越族的)。

而东吴政权的总作战兵力应该在十五万人左右,这还没算紧急情况下加征的临时守城的民兵。

或许有人会对这个数字觉得诧异:为何这个时代的江东政权战争潜力也隐隐然有些爆棚的趋势?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江东再发展上十年,也不一定凑得出十五万机动作战部队吧?

这就要涉及到很多蝴蝶效应的影响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