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学以致用刘玄德(1 / 2)

刘备也不急于一时,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挥鞭示意李素诸葛亮并辔进城,随后扭头问诸葛亮:“贤侄擅学,每向伯雅请益,必有收获启发,回头也跟朕说说。”

李素和诸葛亮也不至于真的并辔而行,诸葛亮基本上是落后了一整匹马的长度,而李素则只比刘备拖后马肩和马脖子这点距离。

诸葛亮闻言连忙应诺,表示回城后跟陛下切磋学问收获。刘备又有一搭没一搭地转身拿鞭梢拍拍李素的肩膀:

“子龙能助翼德获破曹之功,也算是意外之喜了,说到底,还是贤弟调度有方,让子龙提前去支援子仲。破曹之功,贤弟也要居三成呐。朕看这次值得给会稽郡封地再加俩县。”

李素骑的马位置明明比刘备落后,就这刘备还能拍到他肩膀,不得不承认刘备的肩关节灵活性是真的强,手臂也是真的长。别人根本做不到的动作,刘备做起来一点都不违和。

李素淡然一笑:“不敢,都是子龙谨慎隐忍、士元擅长随机应变,才有此功。臣当初建议的部署,只是让子龙支援辽东。

后来阴差阳错,曹操力有不及,与袁家开战后,足足三四个月,都无暇无力分兵攻打辽东,让子龙闲了那么久。

但凡子龙稍稍沉不住气,也是不可能有后来的出其不意机会的。相隔万里,臣岂能事事提点,只能说是有备无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李素说的也是实话,他对赵云的调遣建议,说到底只是类似战前的参谋部部署,后面实际战局进展,都打得跟最初作战计划走样多远了。

这里面一是赵云沉得住气,等到了机会,二是庞统在前线的临时指挥参谋建议给力,第三就是张飞赵云徐晃传接的临门一脚,配合得好。

刘备心里也清楚的,他就是跟李素分享一下喜悦,见对方谦逊,也不多纠缠,到时候刘备论功行赏心里有本账就行。

一行人很快回到城内,这次刘备再来雒阳,就不需要去城南灵帝园林遗址暂住了,雒阳的皇宫已经倒腾好了。刘备也就直接回宫。

虽然面积比东汉全盛时小了一部分,不过刘备的后宫也没那么庞大,其实绝对是够住的。

或者说,只要不是遇到穷奢极欲的昏君,大部分时候任何朝代的皇宫都是够住的。

皇宫的最后修复、装修环节,都是今年完成的,李素也加入了一些中西合璧节约成本的操作,让将作监的工匠和罗马来的工匠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毕竟也是为了赶时间,刘备也理解的,有新技术先进的技术干嘛不用?又不是说省钱寒酸。

再说了,任何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因为新奇,没人会觉得掉价。就好比后世80年代初,国家刚刚开放没几年,那时候修的居民小区,还以贴马赛克为洋气呢。

李素虽然不至于给皇宫里贴马赛克,但是也尽量节约了木料和石料的使用,有些引水沟渠之类的配套设施,罗马来的工匠教将作监用“罗马水泥”造,李素就拍板定了。

反正下水道这些又不是给人看的,藏在下面功能性满足就好,何必浪费精细修凿的青石板?

而且跟罗马工匠交流多了之后,李素也眼界开阔多想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那个罗马大匠提图斯,就多次跟李素说过:

罗马高层贵族早年的健康生活习惯、和如今的每况愈下。有罗马学者估计肯定是引水或者沐浴或者别的营造建材有点问题,后来发现某些含金属的管材不能用,有些石料危害也未知。

提图斯一开始说这事儿的时候,未必有科学依据,但任何时代都是不缺“震惊部”的,古人其实也有各种一惊一乍的揣测。

这些“震惊部”言论提醒了李素之后,李素也意识到引水不能用金属管,重金属要排除,毕竟这个时代很多铜材冶炼的时候会加锡、铅,锡的问题还好,铅肯定是不行的。

至于石材的健康影响,大理石花岗岩这些好处坏处还不明,但反正修复过程中要图省钱而非奢靡,那些花里胡哨的石材不新增用量就是了。

李素前世在京城也学习工作了多年,故宫旅游也去过好多次,见过故宫围墙用编草提供张力,然后往编麻草外面涂泥巴,最后刷成红墙。草纤维的加入,能让泥土不容易脱落,据说也是明清时候修故宫的古法了。

既然如此,他重新装修雒阳北宫的时候,原则就是能用泥土和草实现的效果,就尽量少用木石和金属,表面光鲜就行。

历史上东汉皇帝大多短命,跟酗酒好色、幼年时就生活习惯不良固然有很大关系,但某些野史也说可能跟雒阳皇宫建筑材料不环保不健康有关。

而皇帝死得早换得太频繁,对于外戚和宦官这些接近皇帝的近幸之人得势显然是起到帮凶作用的。

为了减少政治内耗、宫廷政变战乱、祸及天下。这种事情还是顺手为之搞一搞,反正同时还省了钱,又不是坏事。

一言以蔽之,刘备看了雒阳重新装修粉刷整顿后的皇宫,也是非常满意的,他这人好声色美衣服,说到底就是图个漂亮,但不是真的故意奢靡浪费。

所以只要皇宫看起来漂亮,实际上是否用了廉价材料,刘备是不在乎的。他又不是没过过苦日子、理解不了民间疾苦的纨绔。

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些人买奢侈品是为了阶级装逼、碾压鄙视穷人,就是要贵。而有些人买奢侈品就是图个洋气漂亮,至于是不是水货其实无所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