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来临,按照西方的历法来算,应该快到“天蝎座”的时候了吧。
按照东方的历法,也过了“心宿当空”的时节。
或许朝中还有个别对数学物理很感兴趣的臣子、级别也得够高,会记得十六年前、刘备北伐破长安那年,怀帝刘协糟了李傕郭汜内战之乱,丢了长安逃到弘农躲避战火。
便是在刘协逃到弘农后的那年九月,天象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巨凶之兆,当时的卫将军袁术还派阎象进京,谴责皇帝失德、让刘协按照他的意思调整对各方诸侯的态度。
不过,那场闹剧最后被诸葛亮化解了,诸葛亮还拿出了“太阳系黄道仪”,在御前展示,证明了这是有天文规律可循的,跟灾异屁关系没有。
当时诸葛亮推算过,“荧惑守心”的出现规律无非就两条:
正常情况下,每十六年出现一轮。但连续两三轮后,可能会出现半轮或者比半轮再酌情增减一两年的跳变。跳变之后,又能进入十六年出现一次的规律,维持一段周期。
这个说法也是被认可了的。刘协也是在那时候,下令彻底清算董仲舒的部分邪说、把《春秋繁露》废了,还平了长安城里的下马陵。
这事儿对儒林影响很大,当时很多人都知道。
无奈天下大部分身居高位的朝臣,都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个中细节也没深究。十几年过去,便有些淡忘了。
后来李素让刘备实施了科举制后,倒是有越来越多的“明算科”考生,以及需要综合考全科的“茂才科”官员,逐步入仕。
这批人是比较讲科学,也懂点数学物理常识的。但问题是这些官员踏上仕途最多也就十二三年,还没走到卿相高层,所以影响不了朝廷主流舆论。
爬的最快的那批,也就是入仕十年、做到各部里的令/郎中级别,也就是相当于后世厅局级。能做到侍郎也就是部级副职的,更是全国范围内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更何况,哪怕是科举官员,还有另外三个科目的参考举子,是完全不需要学数学的。
所以哪怕未来科举官占据朝廷主流,从人数上来说,依然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官员,可能不懂数学。
这个问题不是一代人解决的了的,李素也只能是循序渐进。等朝中“靠数学成绩优势赢得了官场竞争优势”的人才比例提升到一定程度,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合力,才能继续强推数学在科举中的分量。
这些问题扯远了,暂且按下不表。
单说这年秋末时分,农历九月(对应公历十月底、天蝎座),就在心宿即将沉入黄道面地平线之前,令人畏惧的“荧惑守心”巨凶之兆,果然再次出现了。
偏偏,诸葛亮还没赶回中原。
他因为躲避夏末初秋台风季的关系,大约这时候才刚从曰本启航不久呢。要回到雒阳,再快也得一个多月时间。
太史令、灵台令这套系统的官员,倒是多多少少学过诸葛亮的学说,也知道“荧惑守心”应该是有科学规律的。
但无奈人心不齐,而且这种情况,自194年长安大乱以后,十六年里确实是第一次出现,很多太史和灵台官员依然不敢乱下判断。
更重要的是,当年刘协的很多政令,也只是一时起到了效果,强行推行了下去。后来,因为刘协后续两年的遭遇、越混越惨,很多迷信之人,包裹朝中官员,回过味儿来之后,心中都生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怀帝当年说荧惑守心不是巨凶,就算真有“科学规律”,可他也确实是在那一年失德、丢了长安、还导致长安被李郭屠戮。
还有上天震怒降了地震震塌长安城墙、震得汉水龙脉重归关中、帮助了今上攻杀逆贼。
从结果来看,那一年的遭遇对刘协确实是“巨凶”啊。
就算有对所谓的“真命天子不凶”的科学结论,那也只是对当时的刘备不凶、对即将崛起的真命天子不凶,不代表对即将过气失势的丢天命之人不凶。
谁让刘备当初北伐长安时,也确实用了一些神神叨叨的手段,不是地震就是先知先觉开挂,这些迹象,都让一部分本该相信科学的人,产生了动摇。
李素这种好处全都要的行径。就好比后世逼站上某些道长,口口声声说“要相信科学、这个世界上没有轻功”,结果说完后就从悬崖上三级跳下去了。
自己不以身作则,怪谁呢。
太史与灵台系统内的官员,有一些还是比较尽忠职守的,在观察到了荧惑守心后,直接上报了皇帝,并且请求皇帝指示,是否要严格对外保密——
因为汉代毕竟大多数普通人文化水平还不行,大老粗们你就是让他夜观星象他也观不懂啊。别说文盲了,就算是官员读书人,九成九也是看不懂天象的,
所以皇帝如果严令封锁消息,自己不说,或许也就没人知道这个灾异的发生了。
但刘备不敢赌,所以一时没有明确批示,也不想留下把柄。他打算暂时观察一下民间动静,看看民间是否真的没注意到这事儿。
李素也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事儿,但他只是从科学的角度安慰刘备,并且也没有否认刘备的冷处理办法。
然而,就在这个时间差里,太史和灵台系统里,居然就有官员立场动摇,偷偷把这方面的消息,匿名对外界官僚透露。
结果天下世家豪强本来就有一些不满于朝廷打算大兴土木、穷兵黩武、超发抄引国债。
毕竟有识之士还是看得出来的,皇帝之前提了很多新的变法,后来以“暂时筹够钱”了选择收手、不再强力推进。
但这摆明了只是一时的妥协,等皇帝腾出手来,对外立威之后,迟早还是要磨刀霍霍深化变法的。
所以,能抓住机会给皇帝添堵,哪能不仗义执言?
一时之间,朝中有数十名京官、还有各界累计上千名读书人,包括举人和太学生,上书言事、公车诣阙。
言辞凿凿,都是直指“天降灾异,如同秦始皇三十六年,先汉成帝驾崩、王莽进位大司马之年,及怀帝失长安之年,唯陛下慎之”。